應稅是什么意思
瀏覽次數: 稅點點-稅點優惠多一點
稅點點財稅普及:應稅是什么意思
應稅:屬性詞。根據稅法規定應當交納稅款的:~商品~項目。
直觀來看,古代的應稅,應該是人們向官府提供物力和勞力。實質上,這是國家對社會剩余產品或剩余勞動的特殊分配形式。應稅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社會剩余產品的出現,二是國家的產生。也就是說,賦稅力役不可能是和人類社會與生俱來的,而是人類原始社會之后的產物。
稅點點,創新型互聯網稅務籌劃服務平臺。面向七千萬中小微企業提供合理節稅服務,減輕企業稅務負擔。節稅效果明顯。
大約存在于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的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政權?!渡袝?middot;禹貢》開宗明義地說:“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就是說大禹在治水之后,把天下劃分為九個州,根據各州地力和產品的不同,規定了不同的貢賦物品。大禹治水成功之后,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職位,被先秦人尊為夏朝的建立者。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也寫道:“自虞、夏時,貢賦備矣。”意思是說在夏朝前后才開始有比較完備的貢賦制度,也就是有記載的應稅制度產生。這兩種說法都把中國古代賦稅力役制度的起源追溯到夏朝的創立者禹,基本符合中國歷史上國家和應稅起源的客觀事實。
在中國古代,國王或者皇帝是國家的人格化象征,唐人把所納的稅稱為“王賦”、應承的力役稱為“王役”,明清時期民間把納稅應役稱為“納皇糧”“應皇差”,其實都是把應稅和國家聯系在一起的通俗說法。
稅點點提醒大家:依法繳納稅費是每個納稅人的應盡義務,必須執行;稅務籌劃節稅是每個納稅人的合法權利,不可放棄。